刘风 主任医师 血液科
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
中性粒细胞偏低,可能是药物因素、感染、骨髓问题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导致,可根据病因遵医嘱治疗。
1、药物因素:比如服用氯霉素,氯霉素在消灭病原微生物时,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,引起白细胞、中性粒细胞的减少。一般停药后能逐渐恢复正常。
2、感染:比如流感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,感染后会引起血液里淋巴细胞上升,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下降。一般经及时治疗后,中性粒细胞数会逐渐恢复正常。
3、骨髓问题:骨髓是生成血细胞的地方,如果出现骨髓抑制、骨髓纤维化等骨髓问题,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。
4、再生障碍性贫血: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,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,出现偏低的情况。血液病一般要通过骨髓穿刺明确诊断,治疗可能需要放、化疗,甚至骨髓移植等。
5、系统性红斑狼疮: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,患者免疫功能受损,而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,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。可遵医嘱服用醋酸泼尼松片、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治疗。
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,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,避免延误病情。